首页,天顺娱乐,首页不用通勤,不租场地,不需看眼色,没有办公室政治,不用夫妻双方一人请辞在家带孩子,随时随地累了就下班……
估计椰友平时都光顾过,那些在新加坡组屋里发生的“居家生意”(Home Based Business)。
新加坡政府特别放宽条款,允许一部分人申请将自己住的组屋,同时可用于做一些小本生意。
也就是说,没房的人在新加坡开店要租场地,但有房的新加坡人可以在家开店,门槛更低,从起跑线上就省下一笔租赁费。
比如新加坡公共假期、回教徒的传统节日开斋节(Hari Raya),饼干作为节礼堪称刚需。下面这种罐装饼干乍一看跟市场上卖的没啥区别。↓
除了饼干,新加坡烘焙界中,“家庭手工制作”已经是块金字招牌,烘焙居家生意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具有行业规模,啥都有得卖。
到了今年,非常保守地估计新加坡本地少说也有数千家,或者说数千户居家烘焙生意。
在组屋除了能做烘焙,如果你家住在一楼,开窗挂个招牌就能卖咖啡,得天独厚的“随取随走”的优势。
原本这位店主自己也有工作,起初是下班了再营业,逢周五六日或者有空的时候。“店面”从外面经过看是这样的↓
组屋家里卖咖啡,成本也很低,有台咖啡机,入点咖啡豆,勤奋点网上看咖啡制作教程,有追求的学下拉花,在家生意从朋友做起......也是前途无量。
除了上述提到的行业,在新加坡有个组屋的家,你还能开补习班、开裁缝店、开网店、做美甲、卖肥皂......
在组屋做邻里或熟客生意,没有地段要求,也不用承担每月固定的高昂租金压力......服务定价一般比市场便宜。
如果价格便宜,服务质量不比市场差,还离家近,那么组屋生意就有了不可小觑的市场竞争力。
别说还真有人专门做过一次实验,对“居家餐饮生意”以及随机外卖食物进行大肠杆菌数量测试(ENTEROBACTERIACEAE COUNT)。
据专家解释,这种断崖式差距取决于食物做好以后的储存方式。比如提拉米苏在家做好后,可能是放在家用冰箱储存,和生鲜熟食一起放。而椰浆饭,居家生意有一餐卖一餐,门店因为量大,配菜做好后放置时间一般更久。
这样说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在新加坡,在家做生意,不是随便什么人想做就能做得成的。
贸易办公室、会计服务、技术性的业务、知识密集型公司、建筑服务、咨询服务、保险服务、财务规划服务、设计服务、广告服务、房地产代理、运输服务。
是该组屋的合法居民,年满18岁及以上,以及①组屋作为主要居住地、②不得将组屋住址作为公司注册地址、③必须在开业前向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(ACRA)注册(除非在公司登记法令下获得豁免)。
经营生意的类目不同,可能需要获得不同执法部门的批准。例如餐饮类的需要经过新加坡食品安全局批准以外,其余小规模作为补贴家用的生意不需要经过建屋局(HDB)批准。
❌ 业务必须由公寓业主、登记居住者或租户经营(经公寓业主同意)。第三方和外地雇员不得在住宅内工作。
要为私宅和组屋申请住宅办公计划,须分别向市建局和建屋局提出,可以在LicenseOne网站提出申请。
不管是申请哪一类,新加坡政府都有言明,组屋/私宅的第一用途必须是居住,只是顺带允许居民在组屋来做生意。
今年38岁的女网友Salinah Salim,她老公是外卖骑手,每月收入不到3000新。家里生了2个小孩,没人能帮忙照顾,于是她当了全职妈妈,但是一家四口靠一份薪水过于吃力。从2016年开始,她在兀兰的三房式组屋家中开了个缝纫店,每月收入大概在1000到2000新之间。
今年23岁的女网友Erica Goh,老公是全职国民服役人员,女儿3岁。2023年,一家三口已经申请了BTO组屋,但是还没建好,就暂时租公寓住。Erica自己是美容师,有了孩子以后,她发现美容行业很难可以灵活工作。为了方便照顾女儿,2023年她开始在家做睫毛美容,一次2小时的服务收费在50到70新元。
今年41岁的男网友Chris VanWinkle。他是一个在美国跟新加坡工作累计有15年经验的厨师。他老婆是新加坡人,两人在洛杉矶遇见坠入爱河。最终Chris为爱移居到新加坡。今年1月他从厨师的行业离职,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女儿今年小六会考,小女儿过两年也要考。为了女儿跟家人,离职后他就在家全职做起了披萨生意。
无论出于什么原因,允许居民在家开店无疑是一个“退路”,而新加坡政府的初衷也正是为了居民能有多一个补贴家用的途径。